古時候的義大利是...
男人種小麥,女人磨小麥
杜蘭小麥在義大利的二大產區,分別是位處於南部沿海的普利亞(Puglia)、西西里島(Sicilia),因為這裡有充足的地中海陽光、雨量適中、溫暖的海風,很適合杜蘭小麥生長。
今天Ellen來到的就是古羅馬時代被稱為”小麥的倉庫”-西西里島(The Heart of Sicily的Agrigento)。
西西里島位於北非之上,常年有充足的日照,夏季高溫,並有座「歐洲最高且最活躍的火山」- 埃特納火山 (Mount Etna)。它帶來了含有富含礦物質及養分的深色土壤,地底下則是源源不斷的地下泉水,植物的根吸收黑色土地的養分,並會努力的下探尋找水源。
綜合以上所有優質先天條件,在這種植的杜蘭小麥,呈現粒粒金黃飽滿。
西西里島的杜蘭小麥是二年一產,一年種麥,隔年則種雜糧。因為杜蘭小麥很會吸收土壤裡的養分,所以必須讓土地休息一年。
Pollina先生說:「如此營養的杜蘭小麥,含豐富的蛋白質及養分,可說是素食的雞蛋。」
代理Barilla義大利麵第七年,透過義大利西西里島友人的協助,我們來到一家古老的杜蘭小麥研磨坊,拜訪第五代傳人Giuseppe Pollina先生,70多歲的他仍老當益壯,看到我們來拜訪十分開心。他說:「磨麥是一件需要經驗累積的工作,我用手摸麥粒就可以知道是什麼品種」。
目前小麥的品種有: Tallaro 和 Russello。
Tallaro是最古老的品種,長得比較高大。
Rusello則是現代改良品種,長得比較矮小可抗風抗雨。
遠在一萬年前西西里就有杜蘭小麥生長,古時候的農夫特地以海邊的貝殼建造這個石洞,趴在地上透過石洞看太陽位置判斷種植與採收最佳時間點。
採收後的杜蘭小麥去殼後,當時人們是用一大一小的石頭將去了麩皮的麥粒敲打成粉,再食用。
到了3000年前,人們改以石磨研磨的方式,以人力轉動石頭。
我們試圖嘗試這種方法,老實說... 好累啊~~~
而且磨出來的麥粉粗細不一
現今演變為水力石磨機器
引河水帶動齒輪轉動
黃色這根長棍,則用來調整石磨縫隙控制需要磨出的粗細度。每一年每一批小麥的品質不一,所以控制研磨粗系度需要非常豐富的經驗,Pollina先生驕傲的說。
Giuseppe Pollina正在倒入麥粒,他說收成後的小麥一定要用麻布袋裝著,保持麥子透氣乾爽。我們今天帶來的是新品種Russello。
接著就可以打開水閥,開始研磨。
磨好的杜蘭小麥粉,必須分別用粗細不同的篩子過篩兩次。
這些就是我們今天帶來的那麻布袋麥子,磨出來的杜蘭小麥粉。
帶回家後就可以運用做成義大利麵、披薩、麵包。
大家一定和我一樣納悶,為什麼仍堅持用石磨呢?
Giuseppe Pollina說:「石磨研磨時不會產熱,也就不會破壞麥粉的養分,磨好的麥粉72小時內,它還是活的!」,西西里比較講究的家庭或餐廳麥粉快用盡時,才會扛著一麻布袋的麥粒來現磨。小麥的養份主要存在於胚芽裡,以石磨研磨的麥粉可保留大部份的好菌,用這樣活的杜蘭小麥粉做好的麵包、義大利麵、披薩可促進腸道乳動蠕動,幫助消化,反而有清腸胃的效果~
Pollina先生叫Ellen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一首釣掛在他石磨上的一首詩
意思是...
愛你所吃的麵包
它是家的心臟
家中餐廳的香味
火爐傳達的快樂